2024/01/12 - CALLIOPE 補貨

2024/01/12 - CALLIOPE 補貨

文章STSD » 2024-01-12, 16:12

 
CALLIOPE因為已改組為IC,所以也沒有新片可言。
有的是以前沒進過的品項。
只是,國外的發行商,某個品項竟然只給我一張!
真是給他xxx!

**********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2183
INDESENS與CALLIOPE合併的品牌IC,
第一張的發行就是這位Alexander Bolodachev的豎琴演奏。
早先,他是在CALLIOPE發行的,先是一張蕭邦,
後來是這張來自俄羅斯。
可惜又可惡!這次國外竟然只給了一張!
有緣得之,先說先贏。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2083
一樣是Alexander Bolodahev的錄音,
改編蕭邦鋼琴曲為豎琴演奏。
聽了演奏,就會明白Alexander應該是個瘋子。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229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試聽一、二為史卡拉第作品;試聽三、四為羅耶作品
這張史卡拉第與羅耶,卻令人有種所謂的「狂喜」,
他(或演奏者她)怎麼會知道人心裡會有這些美麗層次?
大家應該熟悉史卡拉第,羅耶可能就較少聽過。
羅耶(Joseph-Nicloas Royer,1703~1755),
也出生於義大利,但後來到法國皇宮,當路易15小孩的音樂教師,
也歸籍了法國。
但看看史籍裡留下來的圖像,
兩位作曲家看起來雖不致粗礦型,但也不像是細膩類。
怎麼能寫出這般美麗、深入人心的音樂?

法國鋼琴家Alexandra Lescure,目前以教學居多。
第一張唱片為「Immersion」,在他牌發行。
彈的是史卡拉第、海頓、莫札特。
她的琴音帶有一種敏感性,彷彿樹葉上的水珠,
表面張力稍一過頭,水珠就破了。
這樣的敏感,反映的是對音樂的內省,
也因內省,帶著聆聽的人,走進某種旅程裡。
她用自由、精緻、抒情、神秘或異國情調來表達。
雖然斯卡拉蒂的音樂充滿了西班牙色彩和口音,
但比起羅耶,似乎是更具有「正式的」音樂模樣。
然而羅耶的音樂,不少改編自其歌劇裡的作品,
迷人的程度,不下史卡拉第。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219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張CALLIOPE發行的《郭德堡變奏曲》,卻讓我在2023年印象深刻。
依照CALLIOPE的說法,
鋼琴家的詮釋是在管風琴與大鍵琴的交叉路口上。
可以這樣說嗎?鋼琴家試圖讓鋼琴有管風琴、也有大鍵琴的聲音。
因為巴哈時代的鍵盤樂器,只有大鍵琴與管風琴。
不過,這個說法太難理解了。
反而是鋼琴家的演奏,令人覺得有意思。
他沒有「樂以載道」,音樂就是音樂,
音樂就是要一路的唱下去,讓人一路聽下去。
非常優秀的左手指法,讓32段音樂都變得非常好聽。
而起聽來像是新的曲子般。
這是法國鋼琴家Jonathan Benichou的第三張唱片。
第一張唱片是TRITON發行的三重奏,
第二張則是史克里雅賓的鋼琴曲。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219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不管你聽不聽管風琴,應該知道,
維央那是個著名的管風琴家與管風琴作曲家,
在SOLSTICE有些相當精彩的管風琴錄音。
除了管風琴,維央那還寫了些很精彩的鋼琴作品。
特別是,作品編號36的12首前奏曲,
那幾乎是維央納的失望、焦慮,與哀傷,
是他生命中的一種承受。
法國鋼琴家Laurent Wagschal在這張維央那鋼琴作品裡,
將重心擺在12首前奏曲,試圖挖掘當時維央那的哀傷。
他的音色相當乾淨,有種去除了雜質後的純淨。
同樣的這組前奏曲,在HORTUS的大戰系列第21張也出現過。
兩個不一樣的版本,一樣的孤獨。
鋼琴家Laurent Wagschal的演奏範圍,一直在室內樂、獨奏。
而且多集中在法國作曲家作品。
如果有留意,很多人沒買到的Timpani出版的皮爾奈鋼琴作品,
就是出自Laurent Wagschal之手。
他後來都在INDESENS、CALLIOPE錄音。
INDESENS三張很叫座的「巴黎 1900」,其中的鋼琴家也是他擔綱。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1967
CALLIOPE的老先生Pierre Reach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位老爺的指尖相當有涵養、音色控制絕佳。
第一顆音出來,就知道非凡。
這絕對是比二割三還純的大吟釀。




圖檔
廠牌:CALLIOPE / 編號:CAL163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演奏這張沙替作品的法國鋼琴家Stephane Blet,
於2022年初墜樓身亡,享年52歲(1969~2022)。
他最後的錄音,都在CALLIOPE,
除了沙替作品外,還有莫札特、赫曼尼諾夫、舒曼等。
早年在飛利浦、FORLANE也都有過錄音。
他雖是法國人,不過他的老師是美國鋼琴家Bryon Janis,
15歲就開始了他的演奏與錄音生涯。
他的這張沙替是在巴黎第五區的Saint-Marcel教堂錄製的。
這個教堂的錄製出來的聲響,帶這溫度與活力,相當不錯。

演奏上,有兩個特點,一個是Blet的指尖力道。
德布西形容沙替是:在本世紀迷失的溫柔的中世紀音樂家。
德布西所指的「溫柔」,也許是指沙替的音樂簡單又不張揚。
在鋼琴家Blet的指尖下,每個音符卻都鏗鏘有力,
清清楚楚地交代,一點也不含糊。
這樣的指尖力道,令人想到了海席克先生在壯年時彈奏的巴哈。
而聽Blet呈現沙替音樂裡的神秘感與句法的獨特性,
讓人想到晚沙替幾年出生的Co Co Chanel,
以簡單褲裝將當時的穿著風格,刺透了一個新洞口。
有神秘,有優雅,有一條新路可走。
另外一個特點是,這張唱片裡有口白。
口白後的音樂,是依照其相關性安排,所以,
音樂的呈現,並沒有按照沙替每組作品原先的順序。
口白的說書人是一位喜劇演員,
內容則是沙替所寫的《一位失憶症者的回憶》裡的內容。
失憶症者的回憶,這是矛盾又有趣的對比。
可惜,因為語言限制,我們無法領略這部分。
而且,他的口語風格與音樂相當衝突,
可是,讓我們忽略這些,只聽音樂,這是很相當立體的沙替。
片子裡的曲目,有常見的沙替曲目,
也有華爾滋、獻給德布西、杜卡斯、胡賽爾等人的作品。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00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