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有關新天新地代理音響品牌及相關音響議題討論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Nilfgard » 2015-11-05, 20:17

box 寫:2015/11/05
脫掉歐鳳的芭蕾舞鞋!


「真想在這兒跳舞!」她突然很感性的說。
「跳舞?⋯⋯」還真不知怎麼回答她。
她是第一次來的客人,一邊工作一邊學芭蕾。
剛剛自大學畢業,1993年出生的八O後。
面對這樣的小小女生,唯一能做的是——
播放更多的音樂給她聽。

她問我放在喇叭前的金色金屬是什麼?
她指的是喇叭的角錐。
前些日子,我把歐鳳喇叭的角錐給拆了,一直放在喇叭前。
我告訴她,這是讓喇叭的聲音線條更明顯的東西。
就好像跳芭蕾的舞鞋,讓舞者可以踮起腳尖,拉出漂亮的肢體線條。
這角錐就是喇叭的芭蕾舞鞋。
但她卻沒有追問,為何我不讓喇叭穿「芭蕾舞鞋」?



圖檔

最早,我是讓歐鳳穿著芭蕾舞鞋(角錐)唱歌的。
而且,角錐之下是一片黑金石。因為店裡的地嚴重不平。
必須先調整黑金石(塞紙片類)成水平,再讓歐鳳帶角錐站上去。
這一站,就很穩。聲音也很穩,只是某些頻段「太用力刻畫」了。
有個老客人,也是用最新歐鳳喇叭的。
他說,歐鳳是有生命的喇叭,不能墨守成規對待,要打破常規。
他的歐鳳,也是脫掉芭蕾舞鞋,直接站在木地板上唱歌。
他的經驗是:這樣更順暢自然。

這「自然」兩字就打到我的要害。
因為自然,就不會「太用力刻畫」。
於是,我試了。
把原先加角錐站在黑金石上的設定,改為:
A.角錐直接落地,與
B.無角錐腳架站在黑金石上。

A設定:當角錐直接落在地面時,因地板為塑膠製偏軟,
導致角錐無法站立在平面上,反而陷落到地板裡。
整個聲音構成是,中低頻偏多。

B設定:卸掉角錐,讓腳架直接站大黑金石上。
聲音的清晰度,介於原先設定與A設定之間。
(原先設定是最清晰的,但也太用力刻畫)
但順暢、自然,卻是這三種設定中,最好的。
好在哪?
很多時候音響過度強調時,就猶如畫完畫後,又用筆勾勒輪廓般。
而當脫掉了歐鳳的芭蕾舞鞋後,聲音的線條感,竟是自然不刻意。

老客人曾經寫信問JMR主事者:到底歐鳳要不要加角錐?
因為他看到許多國外用家,都沒有加角錐。
JCR(JMR主事者)說:看情況而定!
也就是說,需要試試看才知。


歐美器材很大比例都會用角錐或許跟他們生活空間環境有關
我認為台灣環境大部分喇叭並不適合加角錐
角錐好處正如box所言 會增加線條感
聽起來解析似乎更好 但卻也會犧牲掉不少自然感
但台灣普遍空間環境
大都是空間不大又偏硬調 近距離聆聽
角錐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不用的好 :f02:

我的系統除了opera 其他器材沒一樣是用到錐的 :a03:
個人本身不怎喜歡角錐...
會犧牲聲音自然度 器材放置還要小心刮到問題 角錐久了難免會鈍掉 聲音影響又是一個變數
偏偏目前音響界大部分喇叭腳位幾乎都是"錐"為主
只有少數廠家會製作"墊"的腳位
Nilfgard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5-01-10, 15:32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faeyu » 2015-11-06, 10:08

Offrande 的另一種使用思維

百鳴,或者國外網頁的介紹,
常常強調Offrande可以儘量拉開,
約2.5m左右,離背牆與側牆都要有相當距離。
我相信這是對她最恰當的對待方式,
但大家估算一下這樣的比例,
房間必然不小,在台灣除非放客廳或開放空間,
不然獨立音響室要做到這樣代價相當高,
尤其在台北。

我自己使用Offrande的方式大大相反,
幾乎就像錄音室擺主控台那樣的近場聆聽,
原因很簡單,與錢妥協。
結論是難以想像的好,驚人的空間適應力,
可大可小的特色展露無疑。
說實話,
沒試過就經驗中我從來沒想過這樣會好聽,
對空間有猶豫的樂友倒不必因此裹足。

要這樣玩,前提是要很合拍的擴大機,跟雙線。
faeyu
 
文章: 560
註冊時間: 2009-12-22, 12:53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box » 2015-11-06, 12:42

2015/11/06
你傾斜了嗎?

謝謝Nilfgard與Faeyu的分享。

上星期,一位對岸來的學生到店裡「參訪」
他看了喇叭後,問我說:「這樣子傾斜是有何理論?」
「傾斜?」我的喇叭沒傾斜啊,不像比薩斜塔啊?
他比了地上腳架的位置後,我才明暸他說的是折角(toe-in)!
「我們用語不太一樣喔,中文裡的傾斜應當是用在形容垂直角度的改變」
(如果用台語來說,傾斜就是歪了)
我跟他說,這種喇叭正面非平行面對的動作,稱為折角。
不知達爾文的理論,能不能用在這裡?隔了一個海峽,文字的操作差異還真不小。

店裡的歐鳳其實沒有太大的折角,頂多向內一度兩度吧。
原先,我都是與聆聽面平行的,也就是不折角。
但一些老客人來,總會幫我動動這,動動那。
於是就變成了目前的角度。
好不好聽?老實說,比原先不折角好聽。更精準。
但這之間也試過,折角太大時,聲音變銳利、變瘦。
店裡喇叭距後牆、側牆都算有著不錯距離。
只是,無法像Faeyu說,拉開2.5公尺。

另一個經驗是家裡,家裡喇叭離後牆約1米,兩邊無側牆(很遠啦)
折角的經驗是,向內折超過5度時,聲音反而混亂,整個縮小。
大概是折個2、3度左右,聲音相對自然,也不會太銳利。
但店裡與家裡空間都算開放型,如果是獨立小空間,
Faeyu的經驗,應該很值得大家參考。
建議Faeyu先生post點圖來瞧瞧!

回到那個「傾斜」用語,有些喇叭設計上是有傾斜的,稱為「時間相位」。
而以歐鳳來說,仔細看看,高音單體比中低音單體,更內凹不少。
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是「傾斜」!
最後由 box 於 2015-11-06, 15:56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box
 
文章: 2752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faeyu » 2015-11-06, 15:17

斗室用描述的就好了,
喇叭高音相距150cm,
離背牆約100cm,左右最近處剩20cm,兩側全部cd架。
toe-in正對聆聽者,
角度沒算,大約看出去喇叭內側剩一點點。
正三角形。

因為小,還有很多空間的調整,
但實在難解說(對大家也不一定有用)
總之,
1、背牆側牆要犧牲一個的話犧牲左右
2、我這只是堪聽,希望哪天可以有個6-8坪的空間給她發揮
3、場面規模既在小空間既然緣木求魚不如專注在音樂其他質地上
4、妥協與不妥協間抓到平衡,音響是自己聽的,即使在別人眼裡很可笑
faeyu
 
文章: 560
註冊時間: 2009-12-22, 12:53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kenny » 2015-11-07, 21:29

星期五晚上在新天新地聽了赤腳唱歌的歐鳳,這下坐不住了,
當晚就動手了,果然......

我的聆聽環境十分不理想,接近正方形約4公尺,
喇叭相距約160公分,距背牆約80公分,
磁磚地面,家具不多,左邊是落地窗,
整個是十分堅硬的陣容,硬漢的格局,
喇叭角錐直接落地,TOE IN 角度較大,
但不到正三角形的程度。

將角錐旋下,直接接觸地面,第一個遇到的是必須塞紙板,
調水平並固定喇叭,因為磁磚地板滑,不小心碰到會移動。

自然度大勝,像店裡的聽感一樣,聲樂尤其明顯,
多了一份親近感,讓人好感大增,
也多一分穩定感,像是站的穩穩在唱歌,
以店裡的經驗,還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穩定,
但我已經可確定這是我比較想要的聲音了。

45歲聽的喇叭,這話個人覺得有點影射我,原本不是說50歲嗎?
其實這是指舊版歐鳳,新版歐鳳絕對是老少咸宜,大小通殺!
藍光轉盤:008X;雙電供;數位線:CHENONCEAU;DAC:Audiomat Maestro Reference;訊號線:Real Cable CHENONCEAU RCA
擴大機:Audiomat Opera;喇叭線:Real Cable CHAMBORD *2;喇叭:Jmr Offrande Supreme v2;電源線:Real Cable CHAMBORD*3
kenny
 
文章: 523
註冊時間: 2010-06-15, 08:46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box » 2015-11-11, 13:23

2015/11/11
Nancy的發現

謝謝Kenny的分享。
看來,在台灣歐鳳用家上,有拿掉腳釘的「趨勢」。
Kenny說,歐鳳是大小通殺(年紀大小)的喇叭,
這句話讓我想到朋友的小女兒Nancy。

雖然是小女兒,但Nancy已經上班工作了好幾年。
她最近接手了這邊客人升級而脫手的舊器材。
那喇叭很小,只是一個3寸的全音域單體。
擴大機也是小小的功率輸出,
但因放在書桌前聆聽,倒也無不妥。
在這之前,她是用手機+耳機,並「噹烙」音樂聆聽的年輕一代。
當然,她的世界裡,很少有古典,更別提新天新地的罕見世界。

去年開店前,她來店裡幫忙整理CD、上架,
也因為上架唱片,摸了太多唱片,漸漸地對這些唱片好奇。
她記住了當初上架的一些她喜歡封面的片子,
有來店裡時,便一一找出來試聽,
逐漸地,她也有了自己的「新天新地」唱片收藏。

圖檔
這是Nancy與姊姊去年來店裡幫忙上架時,為了分類需要,臨時畫的各廠牌標識。
隨手畫、隨手撕成小塊小塊,我也就將之貼在各廠牌附近,以為裝飾。




她在店裡挑的唱片,最早以Timpani、ZZT、Fuga Libra為主。
後來,她開始到古樂區挑片子要求試聽。
她說「原來古樂這麼好聽」,
也就開始留意Alpha、Arcana、Ramee、Ricercar這些品牌。
我覺得她的「發現古樂」與店裡改用歐鳳有關。

從去年到現今,店裡的喇叭其實也換過幾對。
問她哪一對最有印象(或最喜歡),答案竟是歐鳳。
她這樣形容:好像現場、好多聲音在裡面、很活潑生動。
「好像現場」這個容易理解,因為歐鳳展現的音場、氛圍所造成。
「好多聲音在裡面」,這應該是說,有好多聲音從歐鳳裡放出來。
那是她聽耳機時,沒有留意到的聲音。我想這部分應該是,歐鳳優異的細節再現能力。
「很活潑生動」,這個應該是聽感上的流暢,不機械味,讓她有享受的音樂的感覺。

歐鳳的高音單體,用上了兩個鋁帶高音,不僅靈敏,而且擴散性好。
這個雙鋁帶高音的面積,據說是按黃金比例的計算。
古樂的錄音,有更多是在表現所謂的「微動態」細節,
那是很細膩的表現。而對Ramee這個牌子的錄音來說,
除了自然的音場外,更會表現樂器的光澤,而有樂友們說的「貴氣」出現。
這些都是需要非常靈敏的單體,才足以呈現。
我想,因為歐鳳在古樂錄音的表現力,應該有打動了Nancy。



圖檔
這是Nancy最早買的一張古樂。(RICERCAR RIC258 新版封面)
史卡拉第的聖母悼歌,她問說,以前的人都把歌曲寫得這麼美嗎?



圖檔
Nancy最近買了這張古樂。(RICERCAR RIC340)
這是12、13世紀時,吟遊詩人唱的關於夜晚的歌曲,
分成夜晚來臨前、夜晚、夜晚之後三部分。
box
 
文章: 2752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box » 2015-11-12, 18:27

2015/11/12
小女生想念克哈斯


圖檔

昨晚8點,我以為不會有客人上門了。
跳芭蕾的小女生又來了。
她來帶走克哈斯(Cras)的小提琴作品(SKARBO DSK4128)。
她說她很想念那個旋律與聲音。
她第一次來店裡時,聽了這張的第二首。
那個旋律彷如一種不斷旋轉的舞步般,吸引著她。
把那張唱片交給她時,我心裡很愉悅。
雖然只是一張唱片,但這樣的唱片卻令她思念了一星期。

我想到最近讀詹宏志先生《旅行與讀書》裡一段他買地毯的經過,
他在印度德里街上,看上了一張美麗地毯,是店裡最貴的,讓他買不下手。
正在猶豫時,那個地毯商人卻用波斯古文朗誦起一段古波斯詩人的詩,
他說用古波斯文朗誦,一點都聽不懂,但磬磬琮琮,太美太好聽,
讓他「全身舒暢,好像三萬六千個毛細孔都有輕風吹透」
我看著小女生,想到這段描述。克哈斯的這張小提琴作品,對小女生來說,
應該就像那段朗誦古波斯詩,讓她全身想跳舞。

把唱片交給她時,順道問她,用什麼器材聽音樂,
她不好意思的、小聲的說用電腦配耳機。
也許下次她來時,她會問我為什麼聽來與店裡不一樣?
我該怎麼說呢?
box
 
文章: 2752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Curry.tw » 2015-11-13, 03:40

今日跟朋友相約在店裡敘敘舊,
在架上翻閱到一片好久不見的片子。
請box播放。

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
還是一樣浮現出相同的美感。
歌聲宛如晨曦的陽光,
伴隨著霧氣灑落在空氣中。

管風琴在一方溫柔的靠近來,
如雲朵圍繞著在身旁,
心靈一直迴盪在莊嚴的教堂中。

待續……
頭像
Curry.tw
 
文章: 233
註冊時間: 2009-12-04, 00:39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box » 2015-11-13, 12:43

2015/11/13
歐吉桑的視聽室

「我要聽橫坐標」這個第一次出現的歐吉桑問起了阿貝西施喇叭。
還記得JMR的阿貝西施(Abscisse意思是橫坐標)?
今年6月下旬,代理商引進了,第一時間在新天新地開聲。
後來因為代理商送去評論,也就沒有在店裡開聲了。

「您的空間有多大呢?」我覺得阿貝西施有空間條件要留意。
歐吉桑說,他的聆聽空間長有12公尺、寬有5公尺。
「Woooooooooo!」我倒抽一口氣的叫了一聲,有點嚇到歐吉桑。
「那可不小,幾乎大過新天新地的展示空間了!」
我心裡直覺以為,這樣的空間對阿貝西施可能是個挑戰。
於是,我為他介紹了JMR目前旗艦系列的三對喇叭的異同。

Abscisse(阿貝西施)、Offrande(歐鳳)、Orfeo(奧菲歐)
外型上,阿貝西施與奧菲歐都是落地式,外型也相同,只是大小身高寬窄的差異。
而歐鳳則是獨特的書架款。
單體上,三對喇叭的高音單體都一樣,都是雙鋁帶高音。
但阿貝西施與奧菲歐則是將高音獨立於外,裝在一個球型的原木箱室裡。
但歐鳳則沒有獨立於外的高音箱室。
中低音部分,歐鳳與奧菲歐中低音一樣,都是6.5寸大,
只是奧菲歐多了一個低音負責400hz以下的頻段。
特別的是,這個多的低音單體400hz以上並不發聲。
阿貝西施則是用了兩個4.5寸的中低音,
最低下的一個,一樣也是只負責400hz以下頻段(400hz以上也不發聲)。

有趣的是原廠公佈的響應頻率。
阿貝西斯與奧菲歐都是22khz~35hz;歐鳳則是22khz~30hz。
照這個規格看,歐鳳的低頻延伸好,我猜與箱體設計製作有關。
但聽感上,影響最大的是中低音量感。
三對喇叭,在聽感上,奧菲歐量感最好,其次歐鳳,
最後當然是阿貝西施,因為單體相對小。
但是阿貝西施的低頻反應也更快速,也就更精準。

對歐吉桑而言,要在他空間唱歌的喇叭,
我想至少是歐鳳,最好是奧菲歐。
阿貝西施在他的空間,相對的會很吃力。
而這三對喇叭,在擴大機的搭配上也各有「眉角」。
歐鳳,毫無疑問,我喜歡配上Audiomat Opera;
奧菲歐,則上搭上Audiomat的Solfege;
至於阿貝西施,我覺得晶體機100瓦以上會較恰當。
box
 
文章: 2752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15/10/23 - 新天新地《聲音日記》

文章box » 2015-11-14, 13:45

2015/11/14
H夫婦的Opera

H夫婦是對可愛+恩愛的夫妻。
H先生與我同年,對待太太非常禮貌與疼愛。
而這也凸顯我開店後,對家庭反而疏忽不少。

他們是因為購買Real Cable線材而來到新天新地,
卻因這裡的唱片與聲音,進而常來店裡尋找唱片。
先前,他們換掉了使用多年的B&W小喇叭,
改用PMC的落地款24。又因原有的擴大機表現力有未逮,
也商借過Audiomat Arpege、Opera去試聽。
在這過程中,很明顯地,Opera的推力與控制力是更適合H家的PMC喇叭。



圖檔
H家的系統。地上的銀白色擴大機即為Audioamt Opera。
先接上聆聽,所有線材都未整理。


就這樣,今早為H家裝上了他們訂購的Audiomat Opera。
由於,PMC 24這型喇叭也是雙線分音,所以H家也順道採用雙喇叭線。
我對PMC喇叭並不熟悉。
但Opera接上去後,很明顯地,比原來的擴大機有著更生動的聲音。
生動不一定是活潑的意思,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生動,
是因為錄音裡的情感被展現出來了,而感受到的。
錄音裡的情感被展現出來,通常是細節的豐富度夠了,才會有。
在這裡,細節指的不是錄音現場裡的一些細微聲音或奇怪聲響。
在這裡,細節應該是聲音裡的縫隙或毛細孔,被填塞的更滿。
好像有些洗臉皂液,可以產生很細膩的泡沫去清潔臉部的細微縫隙般。
而當這些細微的縫隙,有更多的填滿可能時,
音樂裡的表情就容易被「看見」(應該是聽見的意思)。

H家的系統,前端與大部份新天新地用家相同,
藍光機當轉盤再加NANO DAC,線材也都是Real Cable。
與店裡的差別,除了環境,就是喇叭了。
Opera推PMC 24喇叭,其實已相當有水準了。
這個水準是以「看見情感」為標準。
在TOSI的第一張錄音,沙拉薩泰〈流浪者之歌〉中,已能感受到情感了。
以家用來說,這樣組合其實很不錯了。
與店裡相較,同樣Opera來推動,
JMR 歐鳳的聲音,明顯更有色彩感、透明度,
還有中低頻的規模感也來得較出色。
另一方面,歐鳳在音樂的感染力上,也來得更有力道些。
但實在不得不佩服Audiomat Opera這部他們家的經典擴大機,
不僅可以有很好品質的推動,還能讓喇叭的個性呈現。

H夫婦也常到店裡試聽。在討論Opera的過程中,
H夫婦還討論到要不要換歐鳳?
「改換歐鳳?」我心裡想歐鳳有這麼迷人啊?
可是,就在這個討論中,讓我看到一對夫妻的相處。
「你要換歐鳳?就乾脆把我也換了!」H像個小孩般地對太太「抗議」。
H覺得,喇叭剛換,就聽聽看,等摸熟了再說。
「我怎麼會把你換掉!你是我的搖錢樹呢!」H太太也像個小孩般地回應。
H太太邊說還邊搖著H的手說:「這樣錢就會掉下來了」
我當下也跟著笑起來說,「那另一隻手也借我搖ㄧ下!」

我一直記得這個畫面。
對很多人來說,換了一件音響,常常要調整的是周邊的所有配搭。
但一件新器材進來,也會在家人間產生些「作用力」。
這些作用力,有時是挺微妙的。
至於換不換歐鳳呢?
讓我保密一下。
box
 
文章: 2752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音響區・愛亂想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