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你可能漏買了——
巴洛克分解者Max Richter午安。
今天的晚安曲是《四季》與《新四季》,但,
稍微複雜些——
這是兩張連動的唱片,或說是雙胞胎也可。
他們是同一個樂團、指揮、同樣四個獨奏家,
在同一個場地、同一天、同一個錄音師,錄下來的兩張唱片。
很可能是同一場音樂會,上半場《四季》,下半場《新四季》。有趣的是,IC唱片先發行了《新四季》,後來才發行《四季》。
除了封面不同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內容」,
一個是維瓦第作曲的《四季》,
另一個是Max Richter的《新四季・重譜維瓦第》。
IC062是維瓦第的《四季》原曲。
樂團是立陶宛的Klaipeda Chamber Orchestra。
指揮是個大提琴家Mindaugas Backus,
搭配了四位女性小提琴家。
這個演出,頗令人驚訝,跟我們習慣的《四季》不同。
沒有油光華麗,沒有珍珠般的雕刻,
也沒有柔軟的旋律與妖嬌歌唱,而是赤裸裸的力量與速度。
這種赤裸就是直接,像是集體唱軍歌般的吶喊。
在Klaipeda Chamber Orchestra的網站上,
其實可以看到這個指揮的大提琴演出,非常迷人的音色,
柔軟,卻又能舉重若輕。
然而,卻指揮出一個這樣的《四季》——
不講求美麗,只有力量的展現。
是的,季節變換看似平常不過,對人們來說,
我們只需要把衣服棉被收起來,吃飯飲食做些更改。
但我們永遠不知——大地、自然,需要用多少的力氣去面對季節變化,
春天結束前,我家門口的紫藤要掉盡一身的枯葉,
然後,在溫度逐漸回來時,奮力地從枝幹裡冒出新芽。
春夏秋冬,不同的翻轉自然力量,在這個音樂裡是很大的。
我喜歡這個版的《四季》,雖然有點灰色般。
但,描繪了我們生活的《四季》,不是巴洛克時代的。
(說明:這批的IC062已售完,下批才有)

廠牌:IndesensCalliope / 編號:IC062 /
夏・3樂章 /
冬・3樂章 /
春・2樂章
廠牌:IndesensCalliope / 編號:IC049 /
夏・3樂章 /
冬・3樂章 /
春・2樂章上面兩張的試聽檔,選的都是一樣的曲目。
Max Richter的《新四季》一樣也是四首協奏曲,總共12段。
但他沒有標明「春夏秋冬」(維瓦第的《四季》也是出版商所為),
試聽檔這樣放置,讓你可以交互聽聽看,很重要。
從音樂裡聽到的來看,
Max Richter就是個新古典、極簡主義,與關心環境自然的作曲家。
他主要工作是做電影、劇場等配樂,自己的網站上還賣T恤。
這首《重譜維瓦第四季》,發表于2012年,於倫敦。
直到去年才有機會發行唱片。
當年發表時,英國的評論家調侃他是「巴洛克音樂的分解者」。
因為,他把維瓦第原本曲子裡的75%音符,送給垃圾桶。
拿他要的25%,以極簡主義風格,重新處理。
維瓦第的《四季》剩下25%,還要被重新搓揉一次,
能聽嗎?從唱片銷售看,這張唱片IC發行後,賣得不差。
我們從試聽一來看——
夏季的第3樂章,Richter保留原來的持續低音,
然後改變節奏,不斷地摩進。
而這樣的低音節奏,張力很強,強到你不知怎麼辦時,
獨奏的小提琴出來帶領你往前走。
你不妨跳到原曲的試聽一,比較看看。
試聽二是冬天第3樂章,Richter取了弦樂部的一段下行句法,
速度加快,不斷重複,無止盡,
而最後再出現一個低音群,猶如送葬。
這說的不像是冬天已過,春天在望,而是「最後一個冬天」。我把春天第2樂章留在試聽三。
這裡Richter用了原來的主題,但降低了key來呈現,
如果原《四季》描寫的是春天的樹上新葉,
這裡就是土壤中很不容易冒出頭來的新芽。
極簡主義的做法,不斷地重複、不斷地推進,
甚至是不斷地強化,把情緒、張力推到最大。
過去的古典音樂裡面,作曲家也許把結構拉大,動態拉大,
情緒起伏拉大,但很少以一種連續重複的方式去「擠壓」聽眾的聽感。
在Max Richter的《新四季》裡,你是會被擠壓的,
這樣的音樂,擠壓你的呼吸、擠壓你的心,還擠壓你的腦。
他沒有「起承轉合」這種我們認為的音樂路徑,
而是直接就拉到核心⋯⋯
某種時候,我會覺得,這像在訴說,
哪天戰爭,或是地球毀滅後,新的四季也許就是這般地辛苦出現。
你聽古典音樂很多年了?你聽過很多《四季》?
你應該聽聽這兩張,尤其是Max Richetr的《新四季》,
看看自己停留在哪個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