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5-04-23, 17:33

2025/04/23
除了《劍舞》,你聽過多少哈察都量?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840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晚安。
你聽過多少哈察都量的曲子?
我印象中是小時候布袋戲,要打架時會播放的《劍舞》。
《劍舞》來自哈察都量的芭雷舞劇《Gayaneh》,
小提琴家海飛茲曾改編為小提琴與鋼琴演奏。
晚安曲不是要分享《劍舞》(這張片子裡也有)。
而是,上週分享高大宜作品時,提到了鋼琴家Xenia Maliarevitch,
她和搭檔小提琴家David Heroutunian的最新錄音,就是哈察都量。
但這張片子的重點是——
哈察都量在1930年代寫下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這個曲子在當時並未付印出版。
什麼理由不得而知,有可能是哈察都量認為曲子觀念超前,
暫時沒有公開。
2018年,哈察都量逝世40週年的音樂會上,
哈察都量的兒子與小提琴家David Haroutunian相遇,
兩人遂有了錄製這首曲子的共同想法。

於是,這份放了近百年的譜子,
就這樣交到David Haroutunian的手上。
並於去年完成錄音,今年發行。

這個曲子只有兩個樂章,兩個樂章都很獨特。(試聽一)
在當時應該是前衛的,但從今天來看,
哈察都量也是個活在20世紀,
卻想寫些帶著20世紀元素的19世紀浪漫曲子作曲家。
哈察都量在晚年1975時,發表過一首三樂章的小提琴獨奏奏鳴曲,
(這張片子也有收錄,在試聽三)
這個曲子,就更有20世紀的風格。
試聽二是為曾發表過的1925年的《第一號舞曲》,
小提琴家David提道,因為錄製這首奏鳴曲,
才激發他錄製Khachaturian所有小提琴作品的強烈願望。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278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5-04-24, 10:24

2025/04/24
你可能漏買了——
巴洛克分解者Max Richter



午安。
今天的晚安曲是《四季》與《新四季》,但,
稍微複雜些——
這是兩張連動的唱片,或說是雙胞胎也可。
他們是同一個樂團、指揮、同樣四個獨奏家,
在同一個場地、同一天、同一個錄音師,錄下來的兩張唱片。
很可能是同一場音樂會,上半場《四季》,下半場《新四季》。

有趣的是,IC唱片先發行了《新四季》,後來才發行《四季》。
除了封面不同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內容」,
一個是維瓦第作曲的《四季》,
另一個是Max Richter的《新四季・重譜維瓦第》。

IC062是維瓦第的《四季》原曲。
樂團是立陶宛的Klaipeda Chamber Orchestra。
指揮是個大提琴家Mindaugas Backus,
搭配了四位女性小提琴家。
這個演出,頗令人驚訝,跟我們習慣的《四季》不同。
沒有油光華麗,沒有珍珠般的雕刻,
也沒有柔軟的旋律與妖嬌歌唱,而是赤裸裸的力量與速度。
這種赤裸就是直接,像是集體唱軍歌般的吶喊。
在Klaipeda Chamber Orchestra的網站上,
其實可以看到這個指揮的大提琴演出,非常迷人的音色,
柔軟,卻又能舉重若輕。
然而,卻指揮出一個這樣的《四季》——
不講求美麗,只有力量的展現。
是的,季節變換看似平常不過,對人們來說,
我們只需要把衣服棉被收起來,吃飯飲食做些更改。
但我們永遠不知——大地、自然,需要用多少的力氣去面對季節變化,
春天結束前,我家門口的紫藤要掉盡一身的枯葉,
然後,在溫度逐漸回來時,奮力地從枝幹裡冒出新芽。
春夏秋冬,不同的翻轉自然力量,在這個音樂裡是很大的。
我喜歡這個版的《四季》,雖然有點灰色般。
但,描繪了我們生活的《四季》,不是巴洛克時代的。
(說明:這批的IC062已售完,下批才有)

圖檔
廠牌:IndesensCalliope / 編號:IC062 / 夏・3樂章 / 冬・3樂章 / 春・2樂章

圖檔
廠牌:IndesensCalliope / 編號:IC049 / 夏・3樂章 / 冬・3樂章 / 春・2樂章

上面兩張的試聽檔,選的都是一樣的曲目。
Max Richter的《新四季》一樣也是四首協奏曲,總共12段。
但他沒有標明「春夏秋冬」(維瓦第的《四季》也是出版商所為),
試聽檔這樣放置,讓你可以交互聽聽看,很重要。

從音樂裡聽到的來看,
Max Richter就是個新古典、極簡主義,與關心環境自然的作曲家。
他主要工作是做電影、劇場等配樂,自己的網站上還賣T恤。
這首《重譜維瓦第四季》,發表于2012年,於倫敦。
直到去年才有機會發行唱片。
當年發表時,英國的評論家調侃他是「巴洛克音樂的分解者」。
因為,他把維瓦第原本曲子裡的75%音符,送給垃圾桶。
拿他要的25%,以極簡主義風格,重新處理。
維瓦第的《四季》剩下25%,還要被重新搓揉一次,
能聽嗎?從唱片銷售看,這張唱片IC發行後,賣得不差。

我們從試聽一來看——
夏季的第3樂章,Richter保留原來的持續低音,
然後改變節奏,不斷地摩進。
而這樣的低音節奏,張力很強,強到你不知怎麼辦時,
獨奏的小提琴出來帶領你往前走。
你不妨跳到原曲的試聽一,比較看看。

試聽二是冬天第3樂章,Richter取了弦樂部的一段下行句法,
速度加快,不斷重複,無止盡,
而最後再出現一個低音群,猶如送葬。
這說的不像是冬天已過,春天在望,而是「最後一個冬天」。


我把春天第2樂章留在試聽三。
這裡Richter用了原來的主題,但降低了key來呈現,
如果原《四季》描寫的是春天的樹上新葉,
這裡就是土壤中很不容易冒出頭來的新芽。
極簡主義的做法,不斷地重複、不斷地推進,
甚至是不斷地強化,把情緒、張力推到最大。
過去的古典音樂裡面,作曲家也許把結構拉大,動態拉大,
情緒起伏拉大,但很少以一種連續重複的方式去「擠壓」聽眾的聽感。
在Max Richter的《新四季》裡,你是會被擠壓的,
這樣的音樂,擠壓你的呼吸、擠壓你的心,還擠壓你的腦。
他沒有「起承轉合」這種我們認為的音樂路徑,
而是直接就拉到核心⋯⋯
某種時候,我會覺得,這像在訴說,
哪天戰爭,或是地球毀滅後,新的四季也許就是這般地辛苦出現。
你聽古典音樂很多年了?你聽過很多《四季》?
你應該聽聽這兩張,尤其是Max Richetr的《新四季》,
看看自己停留在哪個時空。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278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5-04-25, 11:57

2025/04/25
不搭時代的Hahn作品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7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午安。
昨天的Max Richter,希望你有機會嘗試。
這是「我們時代」的四季。
今天的晚安曲,來到Reynaldo Hahn作品。
自從Timpani、Maguelone之後,很少有Hahn的非人聲作品發行。
Hahn是個擁有詩意音樂語言的「微型」(德國樂評用字)作曲家。
因為他的成就是在藝術歌曲。
而晚安曲是組芭雷舞劇《藍色之神》,關於印度神話的故事。
這是20世紀初,為俄國舞蹈家尼金斯基打造的舞劇。
結果,首演與後來的幾次演出都不被叫好。
製作人對外怪罪,Hahn的音樂不符合時代潮流。
同時,劇作組在舞台與服裝也沒處理好。
所以這齣戲就從此被遺忘。

Hahn的音樂不好聽嗎?不會的。
只是在那時代,史特拉汶斯基與拉威爾已經將市場教育成——
舞蹈的驅動力是在節奏。
而Hahn對音樂與舞蹈的「動力」則是來自——
旋律的流暢與管弦樂的輝煌。
旋律裡豐富的色彩、精緻的木管與紋理,
是Hahn用來配合舞者肢體的想像。

而的確是這樣,《藍色之神》有著令人眼花撩亂的豐富色彩,
管絃樂技巧和旋律優美的音樂,令人著迷。
Hahn植根於古諾、馬斯奈和佛瑞的法國傳統,
他在《藍色之神》的聲音形象,
是異國情調的神秘主義和精細的交響樂交融。
然而,不被市場喜歡。

B Records重新深入樂譜,
以非常對比且鮮明的聲音來展現,
有些室內樂的樂段帶漂浮輕盈感,
而管弦樂交響時,則是華麗狂熱,
印象派的透明度就在這裡。
這是張難得重現的現場錄音,
我不認為德國樂評的「微型藝術」可以描繪Hahn這個人。
這個微型更該指的是,Hahn在音樂裡的細微氛圍相當完整。
而這個錄音,也紮實地捕捉到了。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278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上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