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05, 15:00

2021/06/05 第23週
南瓜小屋


晚安。
店裡有位熟客,在兒子會考結束後,
便帶著家人回鄉下小住,焉知隨後疫情發燒,
就繼續住在鄉下,暫時不回北了。
他這是「避疫」,可惜沒音樂可聽了。
RAMEE在今年出版了一張CD,標題為「南瓜小屋」,
指的就是躲避戰爭、躲避瘟疫的地方。


圖檔
廠牌:RAMEE / 編號:RAM191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 試聽五

南瓜小屋是什麼?
這是歐洲「30年戰爭」的故事,發生在1618~1648年。
高中歷史課說這個戰爭,起因於新教崛起,導致神聖羅馬帝國面臨威脅
因而陸續發生戰爭,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捲入了這場複雜的戰爭,
有族群衝突、信仰衝突、權利衝突。
戰場主要在日耳曼地區,導致此地殘破不堪。
有些傭兵無餉可領,到處搶劫、擄掠、偷竊,百姓深受其苦。
農地因戰爭無法耕作,造成饑荒,嚴重影響經濟。

1626年,這張CD的主角——Heinrich Albert
德國詩人、作曲家為了避難,搬到柯尼斯堡。
柯尼斯堡(即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因為地理位置關係,
成為當時人們,包括音樂家、藝術家等的避風港。
他們在此躲避戰爭、躲避瘟疫。

Albert是作曲家舒茲(Heinrich Schutz)的堂弟,也是舒茲的學生。
1630年Albert被任命為柯尼斯堡教堂的管風琴師,
並加入當地的詩會,重新開始創作音樂。
在Albert自家花園裡,搭有一個涼棚,其旁種了南瓜、葫蘆等。
由於生長茂密像個小屋,便成了當地詩會、音樂家們聚會的場所。
他們在此交誼、會議、寫作、分享詩歌。

在這張CD裡,收錄當時在南瓜小屋聚會的9位音樂家作品,
包括Albert的堂兄舒茲的作品。
這些作品被分別成5個面向,及一個結論。
分別是戰爭、面對死亡前的和平渴望、虛假的停戰、
持續戰爭的恐懼與死亡、哭喊和平。
這些文字的字眼,都是渴望與失望,和平與戰爭,
但音樂,則都屬小編制的配器演奏,或詩歌。
這是將近400年前的歷史與音樂,
歷史複雜,戰爭殘酷,但音樂簡單,
就像這張CD的副標題:
用音樂、詩歌、友誼抵抗「30年戰爭」的恐懼。
也盼望這400年前的南瓜小屋,
可以是疫情戰爭下個人的南瓜小屋。

關於戰爭,在新天新地裡,不能忘記Hortus大戰系列。
週六了,我找出比較多相關主題放在下面,多來點分享。
這裡有可愛的、哀傷的、潔淨的、紀念的、期待的音樂。
最後面,還放了一張SOLSTICE老唱片,
那是Maurice Emmanuel被人疏忽的作品——西元前490年的一場戰爭,
Timpani裡出版了好幾張Maurice Emmanuel的室內樂,
但這部歌劇卻是少見的錄音,法國名樂團ORTF在1958年的演出。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 720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Violon Bidon!
這大概是大戰系列裡,最可愛的一張錄音,
Violon Bidon一詞的意思,應該是指用水壺、鐵罐等製作出來的小提琴。
在這張專輯裡,其實指的是戰爭時壕溝裡的音樂,
當時的士兵,三、四人組成「樂團」,
敲敲打打拉拉,再加上歌聲,就成了娛樂!
音樂有歡笑,也有悲傷。
但是在大戰系列裡,收錄的都是殿堂之作的同時,
Hortus的製作人,卻沒有忘掉士兵們的聲音。
值得鼓掌!
圖檔

專輯裡,收錄的歌曲,有法文、義大利文,也有英文。
其中的試聽二,讓我想起,日本《深夜食堂》電影版的開頭主題曲〈回憶〉,
鈴木常吉(日本吉他與手風琴演奏者)的歌聲,像極了這樣的滄桑。
一次大戰時的壕溝,猶如今天stay home , stay safe。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 72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犧牲 / 紀念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Somme)
索姆河戰役,1916年7月1日到11月間的一場戰役。
是一次大戰最慘烈的戰役,英、法、德軍隊超過100萬人死亡,
也是戰車首度投入戰役的開始。
這個戰役被稱為「失去一個世代的青春」,足見多少年青士兵戰死索姆河
我很喜歡這張片子,這是由一位男高音與幾個弦樂器搭配的組合。
第一首開場的韓德爾〈掃羅葬禮進行曲〉,便令人動容!
但因前奏很長,不易裁剪,所以,直接選第三軌(試聽一)。
這個戰爭離我們有100年之遠,但曲中的哀傷與紀念,警惕與悔恨,
在在說著,我們不能再有這樣的戰爭。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 72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淨化 / 長笛、小提琴、鋼琴作品
「淨化」一詞,在亞里士多德的說法裡,認為是:
以音樂藝術來純淨心靈,撫平哀傷的方式。
誰的音樂可以做到亞里士多德說的呢?
這裡選擇了Phillippe Gaubert、Ibert、Severac(賽伐克)等人的作品。
他們的音樂還真的是如此!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 72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清唱劇 / 1918年,在戰爭中搖搖欲墜的人
這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兒童合唱團Capriccio de Nevers演出Isabelle Aboulker的作品。
作品描述的是,一個想像中的士兵於1918年11月11日停戰當天,
在最後一次戰鬥中的痛苦與反思。
除了兒童合唱團外,尚有獨奏家與一位敘述者。
搭配的管弦樂團是法國警察的管弦樂團。
有趣的是,這份錄音最早出現在Triton(曾經引進),
現改由Hortus發行。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 72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戰爭結束 / 女高音獨唱
這張唱片暗示了大戰系列的尾聲?
但這卻是大戰系列裡,讓我聽最多次的一張。
原因無他,初聽難明,再聽驚訝,三聽沈迷。
只能說,法國藝術歌曲的境界,就在這裡。
這裡有眾多作曲家的歌曲,有哀傷、有痛苦、有回憶。
但歌者把這些都細細微微地放在聽者的心裡。




圖檔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30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艾曼紐 / 薩拉米(歌劇)
SALAMINE是描寫西元前490年,波斯大軍進攻希臘的一場戰役。
裡面的人物有著名的波斯國王大流士與他的兒子薛希斯。
大流士曾經攻打過希臘失敗,
後來,兒子薛希斯再度領軍600多艘軍艦攻打,卻慘敗在薩拉米海灣,
因為波斯大船,吃水重,被希臘騙入水淺的薩拉米海灣,全軍覆沒。
有關這段著名的戰役歷史,大部份都從希臘角度來描寫,
但Maurice Emmanuel 艾曼紐寫這部悲劇史詩,
卻從波斯國王大流士、薛希斯的角度來描寫,
呈現出,君王、英雄、領導人悲劇的一面。

試聽檔一是序曲,二是薛希斯出場時,可以感受那種意氣風發,
試聽檔三則是海戰大敗,薛希斯喊著我命亡矣的悲情。
錄音上這是早年的錄音,由法國國家檔案局釋出,
樂團是ORTF,聽聽開場的音樂,就知道,這是動態非常好的錄音。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06, 15:00

2021/06/06 第24週
福間光太朗


晚安。
前些時日,群組裡有人提到了Kotaro Fukuma(福間光太朗)——
一位日本籍鋼年輕帥哥琴家,在Hortus出版過4張唱片。
1982年生,擁有法國巴黎音樂院,及其他歐洲學院的文憑。
2012年便在Hortus出版了第一張鋼琴獨奏:阿爾班尼士作品。
接著2013出版了德布西、2014俄羅斯作曲家集、2015蕭邦。
他曾與已過世的Aldo Ciccolini合作過,
Ciccolini對他讚譽有加。

會知道這位鋼琴家,也是因為台灣留法小提琴家郭立功。
郭立功很早與Kotaro Hukuma熟識,
Kotaro Fukuma在Hortus發行唱片後,還介紹郭立功給Hortus錄音。
新天新地引進過Kotaro Fukuma的三張CD,
但第一張一直錯過。

雖然宅在家常常不知今夕是何夕?
但週日了,不多囉唆,直接來個10段Kotaro Fukuma的鋼琴錄音。
祝福一切平安。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11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福間光太朗/德布西
封面名稱為「水中倒影」,意指光影,
當然,要說與Kotaro Fukuma名字中的「Ko」(光)也可以。
曲目有兩首《阿拉貝斯克》《映像》選曲、
《前奏曲》選曲、《版畫》〈月光〉〈快樂島〉。

Kotaro Fukuma的琴音乾淨有層次,
呈現的倒影與光影,栩栩如生。
做了四個試聽檔,為的是多一點了解,Kotaro Fukuma的魅力。
試聽一為《阿拉貝斯克》;
試聽二為《映像1》;
試聽三為《版畫》;
試聽四為《映像2》。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11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福間光太朗/俄羅斯作曲家作品
俄羅斯作曲家作品,少不了莫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
試聽一是其中的〈雛雞之舞〉,相當有畫面。
另外有葛令卡的《雲雀》,原是聲樂作品,巴拉基列夫改編為鋼琴曲。
試聽二則是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Islamey)。
這個曲目,過去在Cassioppe裡有過一張,這是第二次出現。
這是個複雜結構的曲子,但Kotaro Fukuma卻是個好嚮導,
腦袋清楚的帶聆聽者穿越迷宮。
試聽三是柴可夫斯基的鋼琴曲〈悲歌〉,
沒有俄羅斯的暗灰色彩,反倒清楚勾勒內心的哀傷線條。
試聽四是史特拉文斯基的《火鳥》中的〈魔王地獄〉改編鋼琴曲,
擺明來炫技的。




圖檔
廠牌:HORTUS / 編號:HORTUS118 / 試聽一 / 試聽二
福間光太朗/蕭邦
這是2015年發行的蕭邦。以敘事曲(Ballade)為主軸,
間隔穿插了華爾滋、夜曲、練習曲,
再加上了〈華麗大波蘭舞曲〉(Op.22)與〈幻想即興曲〉(Op.66)。
試聽一為〈華麗大波蘭舞曲〉;
試聽二為《敘事曲》第三號。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07, 15:00

2021/06/07 第24週
La Tombelle


晚安。
昨天發出晚安曲後,樂友問說,
這樣每天寫得那麼辛苦,有幫助嗎?
答案是,也只能這樣。
念大學時,有位教授總說,
考試時,管它會不會,一定要寫,「有寫有工錢」!
他暗示著,要有「字」在試卷上,他才可以給分數啊!
一樣的,也只有透過分享,才能讓新天新地繼續存在。
今天就來個La Tombelle的7段晚安曲。


圖檔
廠牌:BRU ZANE / 編號:BZ1038(3CD+書)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 試聽五 / 試聽六 / 試聽七

先前介紹過Theodore Dubois與法國的孟德爾頌Theodore Gouvy後,
接下來,就應該認識Fernand De La Tombelle(1854~1928)。

La Tombelle畢業於巴黎音樂院,是Dubois的學生。
父親是個法學家,家教甚嚴。
但也因為學音樂的母琴,讓他可以走向音樂的路。
在他孩提時代,便已經跟著媽媽去李斯特那裡學鋼琴。
15歲開始學習管風琴,18歲時,
有機會跟著大名鼎鼎的Alexandre Guilman管風琴家學習。
但La Tombelle的能耐是超越了作曲這件事,
可說是個全能天才,舉凡寫作、雕塑、繪畫、甚至天文,
不僅僅是涉略,而是有相當研究。
在這套介紹中,還留有La Tombelle畫的天文圖解。

或許是天文的關連,法國當代管風琴家Jean-Emmanuel Filet形容,
La Tombelle作品的就像是「聲音裡的星際」。
意指La Tombelle作品的寬廣與作曲的無限。
Jean-Emmanuel Filet曾錄製過La Tombelle的管風琴作品。
不過,這套3CD的選輯裡,並無管風琴作品。

從試聽檔中,可以發現,他是在Gouvy、Dubois之後的法國浪漫音樂。
從年代上來看,在他前頭有引領的法朗克、聖桑等,
而他之後出生的法國音樂家,則是走向更現代的印象派。
這樣看來,La Tombelle似乎就被「鉗」在一個轉換的彎道上。
但他的音樂聽來,並不像是被掐住的死胡同,
反而是提示了更開闊的道路。
至少,在他教導的學生中,
有我們很熟悉的賽伐克(Déodat de Séverac),
還有鋼琴家Blanche Selva。

在這套CD裡,大致分成管弦樂、室內樂與人聲(藝術歌曲、合唱)。
La Tombelle的管弦樂作品並不多,但是有著多樣式的面貌。
他的作品,常因需要而有不斷修訂的版本出現。
這樣的特色也出現在室內樂中,即便已獲獎的作品,依舊修訂。
他的人聲作品,對我而言,非常迷人。
合唱的聖樂類作品,源自文藝復興時代複音的風格,
還有他的當代音樂家Dubois、聖桑的影響。
試聽六為合唱曲〈慈悲耶穌〉,
是他對法國作曲家Charles Bordes(有非常優秀的聲樂作品)的懷念。
試聽七為藝術歌曲,男高音演唱。單單收錄的幾首歌,
就讓我覺得聽法國藝術歌曲,La Tombelle要算上一位,
可惜,找不到更多關於La Tombelle的歌曲錄音來驗證。
試聽一為鋼琴與管弦樂的幻想曲;
試聽二為三把大提琴的三重奏;
試聽三管弦樂組曲;
試聽四為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試聽五為豎琴演奏的幻想敘事曲。




La Tombelle的鋼琴五重奏收錄在此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589 / 試聽
Nuits/Veronique Gens
前面的La Tombelle的介紹選集裡,有鋼琴四重奏,但沒有鋼琴五重奏。
La Tombelle迷人的鋼琴五重奏,卻出現在這張專輯裡。
Nuits,是夜晚的意思。這是Veronique Gens在Alpha的第四張專輯。
以19世紀法國作曲家的歌曲為主,採用鋼琴五重奏方式來伴奏。
其中也錄製了器樂曲,包括La Tombelle的鋼琴五重奏。




La Tombelle的學生Blanche Selva鋼琴演奏錄音
圖檔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351/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08, 15:00

2021/06/08 第24週
來點東歐


晚安。
三級警戒延到月底,
看來新天新地得想辦法來一批「繳房租用的特價品」。
得再去翻翻那些還沒拆箱的,看看有些什麼可以清倉。
晚安曲是張很棒的大提琴錄音,
疫情高漲前,進來的貨已售完,也就擱著沒介紹。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73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看到德佛札克大提琴,一定不會優先考慮。
這曲目,大家手上都有。
不過這組合有些亮點,
一是,大提琴家是2017年的伊麗莎白大賽冠軍;
二是,合奏樂團為比利時列日愛樂;
三是,年紀輕輕便用了貴貴的義大利名琴Domenico Montagnana。
(和馬友友、麥斯基也使用這製琴家的大提琴)
法國大提琴家Victor Julien-Laferriere很年輕,1990年次的。
最早在ALPHA出過一張大提琴與鋼琴的合奏。
雖然年輕,但琴音聽來很深邃、情感濃厚。
法系樂團與音樂家手下的東歐音樂,味道更清楚。
大家熟知的德佛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為其第二首作品。
在這首名曲前,德佛札克還在當學生時,就寫過一首大提琴協奏曲。
下面會放上相關試聽。

這張唱片,不僅是Victor Julien-Laferriere的琴音吸引我。
還有另一位作曲家Bohuslav Martinu(1890~1959)。
Martinu也是捷克人,但待過巴黎、跟過胡賽爾學藝,
還因戰爭避難美國,最後落腳瑞士。
如果有幸買到Timpani出版的Martinu室內樂,
應該會覺得這是個有點複雜的音樂家。
波希米亞色彩、法國浪漫風格、新古典主義等特色交錯。
法國大提琴家傅尼葉非常「挺」他,
這首大提琴協奏曲修修改改非常久,
但傅尼葉早已經拿著未定版譜子,四處演奏宣揚Martinu。
Martinu的出版品在Fuga Libera較多,
相關的資訊與試聽,列在底下。
試聽檔有四個,試聽一是德佛札克的慢板,
試聽二是終曲,聽聽合奏樂團的功力。
試聽三是Martinu的行版,聽聽Martinu筆下很美的一段獨奏,
試聽四是第三樂章。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547
Victor Julien-Laferriere第一張錄音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714 / 試聽一 / 試聽二
德佛扎克 / 大提琴協奏曲、弦樂小夜曲
這並不是德佛扎克那首有名的大提琴協奏曲,
而是作曲家在早三十年前、年輕時期所寫作的同形式作品。
德佛扎克僅留下鋼琴伴奏的簡譜,便終身與此曲分別了,
後來才由出版商加上管弦樂編曲,也就是我們聽見的這個版本。
這首樂曲有著濃厚的華格納與貝多芬身影,
德佛扎克的個人特色尚未熟成,
但曲調之美仍然將其個性與天賦嶄露無遺
至於弦樂小夜曲,就是德佛扎克代表性的名曲了。
此片由俄國樂團Music Viva的指揮Alexander RUDIN兼任大提琴獨奏,
優異的演出!
這個陣容曾經錄過貝多芬第一、六號交響曲(FUG564)。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531 / 試聽一 / 試聽二
馬替努/第四號交響曲、管弦樂〈版畫〉〈啟程〉
1923年前往巴黎學習音樂,
為捷克作曲家馬替努(1890~1959)開啟了嶄新而豐富的音樂世界,
當時的巴黎恢復了美好時代的活力,
其師胡賽爾,與史特拉汶斯基、六人團、拉威爾等人,
帶來了多采多姿的音樂風格,
二戰爆發,馬替努逃難美國,
他的六首交響曲皆寫作於此,晚年回到法國短暫居留之後,遷居瑞士。
技藝精湛、合奏高雅的比利時國立管弦樂團,
與W.Weller所演奏的三首樂曲,
分別選自馬替努於法國、美國與瑞士時期的代表作,
優美、浪漫、瑰麗兼而有之,讓人盡情享受近代音樂的魅力。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FUG55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豎笛、鋼琴奏鳴曲
雖然都是近代作曲家作品,但值得推薦。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FUG565 / 試聽一 / 試聽二
三位作曲家,恩奈斯可是出身羅馬尼亞的巴黎人,
馬替奴是巴黎化的捷克人,
而V.Mokranjac (1923~1984),一位塞爾維亞音樂家。
東歐是一個最難探討的地方。
所謂的東歐一詞,一般是涵蓋了德國以東、俄國以西的廣大區域。
這個東歐,無論是地理或民族的構成都極端複雜,
但文化問題之難尤有過之,東歐音樂還是一團迷霧。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FUG589
Martinu / 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第1號交響曲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09, 15:00

2021/06/09 第24週
複習一下李斯特


晚安。
每次到店裡前,路上會經過一家有名的動物醫院。
疫情嚴重後,這家動物醫院還是照常看診。
但醫院門口的告示牌寫著:
請先用酒精消毒,然後在單子上寫明寵物名與生病狀況,
再按電鈴通知醫院。
寵物會被接進去看診,但主人只能在外面等待,
等醫師打電話詢問主人。
最後結帳時,護士還會帶著行動刷卡機到戶外與主人刷卡。
為了防疫,connect的方式都要變。


圖檔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110301(2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是一套2010年出版的李斯特。
François-Frédéric GUY曾經是ZZT唱片的總監。
據說他是APLHA老闆的先生,
而ALPHA與ZZT的血緣關係又那麼地曖昧。
不過,現在GUY也離開,ZZT亦併入ALPHA中了。

這套李斯特曲目,包括〈B小調鋼琴奏鳴曲〉〈詩意與宗教的和諧〉(全曲)
這是一個傑出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版本,
但真正的魅力是在李斯特信仰告白的大作——
少見的〈詩意與宗教的和諧〉的完整版本。
這可能也是鋼琴家的告白。
這套曲目,偶有選曲錄音出現,但,聽了聽,
都會讓人回頭拿出GUY的這個演奏來彌補一下心靈。
聽聽試聽檔就知道。
GUY前一陣子在ALPHA有張合奏的布拉姆斯。
一併再張貼一次。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648 / 試聽一 / 試聽二

這張三重奏裡的鋼琴家是前面提到的Francois-Frederic Guy。
試聽一是布拉姆斯的Op.114,
原先是寫給單簧管、大提琴、鋼琴的三重奏。
但也有將單簧管改為中提琴的版本,只是這樣的錄音少見。
試聽二是布拉姆斯的Op.120第1號與第2號: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
同樣也將單簧管改為中提琴。
這兩首Op.120,改為中提琴版,是布拉姆斯依姚阿幸的建議,
將兩首單簧管奏鳴曲改編成中提琴版本,
英國音樂學者Malcolm Macdonald便曾寫道這首曲子:
中提琴神秘、沙啞的音色比起含糊、柔軟的豎笛音色,
更適合表現其難以捉摸的情緒。

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改為中提琴與鋼琴,倒是常見。
Op.114的單簧管也改為中提琴,就是少見又少見了。
就會知道易沙意四重奏便是這張CD的中提琴家Miguel Da Silva創立的。
可惜,易沙意四重奏的CD,在AEON的發行已絕版,找不到了。
易沙意弦樂四重奏團在80年代的一波四重奏團熱潮中,
算是最早成立的團體,他們對今日弦樂四重奏領域的勃興有很大的啟發。
易沙意弦樂四重奏團的聲響屬於那個年代,偏重合奏與和聲的厚度。
而對於複線條、透明感與色彩、動態等更新的音響性表現,
雖較偏老派,但與同期團體比較,仍可看出期前瞻性。
AEON雖絕版了,但ALPHA卻發行了Miguel Da Silvar的新錄音。
Silvar音色的美麗,帶出布拉姆斯的優雅,這是由內而外的優雅。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0, 15:00

2021/06/10 第24週
HiKAYE,故事


晚安。今天只有一張CD。
HiKAYE,是土耳其語,翻成英文為story,故事。
這是土耳其鋼琴家Isil Bengi的第一張演奏錄音作品。
她跟我們一樣,在等著疫情好轉,
可以把暫停的音樂會,繼續下去。
原本我以為這樣的唱片,不太會有人留意,
誰知,還是有人詢問。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FUG75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Isil Bengi小姐,出生於伊斯坦堡,
她說那是個移民熔爐,匯聚多樣的人種——包括,
土耳其、南斯拉夫、希臘、瑞士、比利時、日本、亞美尼亞人。
而她自己因為求學,到比利時學音樂,
雖然渴望回家,但為了事業,終究也成了一個移民。
這張名為《故事》的專輯,說的是她思鄉的音樂。
整張唱片有八個作曲家,橫跨了一百多年距離的作曲家。
也就是在伊斯坦堡匯聚的人們所來的國家。
有希臘作曲家Yiannis Konstantinids的《八首希臘島舞》(試聽一);
南斯拉夫是Vasilije Mokranjac的作品(試聽三);
(在6/8的晚安曲裡,FUG565有Vasilije Mokranjac的小提琴作品)
日本是武滿徹的作品;
亞美尼亞是Arno Babadjanian的作品(試聽二),
這是結合現代主義與就音樂風格的作品,
引起她興趣,因而想做這樣錄音的作品。

其中,比利時作曲家,她選了兩位,
一位是現代的Stephane Galland,
另一位是早了一百多年的法朗克。
倒是,瑞士作曲家,她選了Ernest Bloch的〈還願〉(試聽四)。
思鄉作品,難免憂傷,但終究是回到了平靜。
錄音所用的鋼琴是比利時鋼琴製造商 Chris Maene的作品,
Chris Maene說,這對現代鋼琴結構的不同想法。
差異主要在回到過去鋼琴的琴弦結構方式,
但卻能比老鋼琴有更好的高音表現。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1, 15:09

2021/06/11 第24週
從南瓜到舒茲


晚安。
我們家愛吃日本的栗子南瓜。
長得小小的,圓圓的,但吃起來綿綿密密,
連皮都可以吃下去。一般大大的南瓜,則不愛。
上週六晚安曲的「南瓜小屋」提到了Heinrich Albert。
南瓜小屋是當時戰爭的避難小屋。
提到Heinrich Albert,就不能不聽他堂哥Heinrich Schutz(1585~1672,舒茲)。

法國RICERCAR出版過2CD的《馬丁路德與改革派音樂》(絕版)。
這套《馬丁路德與改革派音樂》內中有著舒茲的作品。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連動音樂都產生變化。
讓當時宗教音樂開始變化,成為所謂的新教(基督教)音樂的,
舒茲是這其中的重要者,由他一路到巴哈大放光彩。
RICERCAR也曾出版過一套8CD的《從舒茲到巴哈》(RIC109)。
整理了兩位作曲家間100年的德國音樂變化。
這套合輯,可以說是宗教改革後基督教(新教)音樂的大整理。

舒茲的作品,除了早期的牧歌外,留下來的作品集中在宗教音樂。
在巴哈之前的德國作曲家裡,他的宗教音樂產量多、影響大。
他寫過路加受難曲、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大衛詩篇、
基督復活的故事、基督最後七言、葬禮音樂⋯⋯
他的幾個重要作品,在新天新地主要有下列幾張。
你不想聽基督復活的故事,沒關係,
聽聽葬禮音樂吧。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8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如果不看封面上的「Germany Funeral Music of the 17th Century」
(17世紀的德國葬禮音樂),
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是哀傷、安慰的音樂。
但這樣的人聲合唱音樂實在很美!
這張CD雖然打著舒茲的名號(他是大咖啊),
但卻是8位作曲家(包括舒茲)的作品集合。
當然,舒茲的那首名曲〈葬禮音樂〉(Op.7)也在其中。
這可以算是第一部德文的安魂曲吧?
據說馬丁路德還曾委託過舒茲,幫他在去世時寫音樂。
在這些作品裡,可以聽到複音時代重疊的美麗人聲。
但在活潑的樂器伴奏下,超越純粹,而有著活生的現實感。
即使不喜人聲,都該聽聽這樣的人聲音樂,
這是繼承了純粹與邁向華麗前的偉大交會。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39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這張,名為「復活的眼淚」,其實是兩部作品。
一是舒茲的《基督復活的故事》(Historia der Aufferstehung Jesu Christi);
另一則是同時代的Johann Hermann Schein(1586~1630)的《以色列之泉》。
兩部作品,都是用樂器與合唱人聲來說耶穌基督的故事。
在底下的RIC280那張CD裡,也有舒茲這部《基督復活的故事》。
但這張錄音裡,很特別的安排,是將舒茲與Schein的作品,
一曲一曲交叉穿織成一部耶穌復活的音樂劇。
舒茲的作品,從耶穌的角度來呈現,
會有位像說書人般地唱出劇情,接著再由合唱人聲,表達整個音樂。
而Schein的《以色之泉》則相對地從門徒、百姓的角色來呈現耶穌。
Schein與舒茲是同時代,也是Heinrich Albert南瓜小屋那群裡的一位。




圖檔
廠牌:RICERCAR / 編號:RIC311 / 試聽一 / 試聽二
這整張都是舒茲的音樂。
但是與ARCANA的那張《17世紀的德國葬禮音樂》,
重複了Op.7〈葬禮音樂〉。
此外則為舒茲的神聖音樂(合唱)。
舒茲的音樂呈現了,由複音性到和聲性、
葛利果到路德派聖詠的轉換面貌,
又因著作曲家個人才能而顯得如此獨特!
非常漂亮的封面所呈現的原來是一具鑲嵌精美的實心純銅棺槨,
這是三十年戰爭時的德軍元帥海因利希親王,
為自己「將來」的喪禮所預備的,連同這片CD中舒茲的音樂。
三十年戰爭的悲慘經歷,讓海因利希親王以灑脫的姿態看待死亡,
四百年前的古人耶,夠前衛吧?
不過,這種喪禮,先假死一次又何妨?




圖檔
廠牌:RICERCAR / 編號:RIC280
Heinrich Schütz(1585-1672)從未停止嘗試不同音樂風格,
每次都能讓聽眾耳目一新。
《十字架上的七言》(The Sieben Worte Jesu Christi am Kreuz),
和《基督復活的故事》(Historia der Aufferstehung Jesu Christi),
兩件作品相比之下,便可發現很多方面差異極大,
如宣敘調的伴奏、角色裡的戲劇性等皆有所不同,
而 《十字架上的七言》裡對人性的刻畫,
和《基督復活的故事》裡較抽象的角色意象也形成了強烈對比。
我們對於另一位作曲家 Johann Sebastiani(1622-1683)則所知甚少;
然而其作品《馬太受難曲》(Matthäus Passion),
運用合唱隊區隔福音故事不同段落的手法,
卻是典型路德教派的音樂風格,
由此可見 Schütz 對 Sebastiani 的深刻影響。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2, 15:00

2021/06/12 第24週
當左手也唱歌時


晚安。
打不到疫苗,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
是把自己關在家裡。(關在家裡聽音樂)
但有朋友為了唱片,還是要「冒險」外出買片(不是到新天新地)。
前兩天,一位快70歲的老朋友不小心,
把歐伊斯特拉夫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CD給摔兩半!
為了要重新買過,把自己全副「包裝」後,外出買片。
我說,都聽了二、三十年的歐伊斯特拉夫,換個人吧?
他呢?堅持要買到歐伊斯特夫!結果市場上沒有!
只好動用關係,去別人家裡挖出二手片。
因為是三十多年的朋友了,我用力地取笑他:
耳道狹隘!老眼昏花!心胸窄小!收藏偏頗!
永遠只知「有名盤」!不肯嘗試「無名盤」!
朋友也無所謂,他繼續呵護他的「有名盤」,
我呢,繼續介紹「無名盤」。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669(2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巴哈/平均律 Book 1
也許,明後年介紹這些音樂家時,會開始出現200x年代的人了。
Aaron Pilsan,1995年生的奧地利鋼琴家。
第一張在ALPHA的專輯彈的是巴哈《平均律》,
而不是敘事曲、展覽會之畫。
更年輕時,他在別家唱片公司,有過貝多芬的錄音。
不過,他是16歲(?)在一場關於巴哈的音樂會裡,被發現的。
《平均律》沒什麼好多說的,大家都有。
面對這套巴哈《平均律》,一個店裡的老樂友歎說已有太多了,
很猶豫要不要再收一套?
這麼說吧,Aaron的左手可以像右手做同樣的事(很多人辦不到),
所以,這套《平均律》帶給人更清楚的巴哈結構之美!
聽聽他的左右手在琴鍵上的能力吧!
比起有些不知所「雲」的名盤,Aaron更適合聆賞。
在這張Book 1的錄音裡,
試聽檔大多挑13號以後的前奏與賦格(BWV858後)。
特別是小調屬性的,
在這樣的琴聲裡,猶如在一個老房子裡,
陽光從屋頂而下,空氣中的灰塵也在陽光中若隱若現。
與世隔絕,卻又悲憫世人的巴哈。
因為這張巴哈,又想起另一張巴哈「無名盤」——
2014年錄音,2017年發行的一套巴哈小提琴奏鳴曲。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26(2CD)/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聽了這張巴哈小提琴奏鳴曲,
才發現小提琴家Chiara Zanisi在ARCANA已有過兩張專輯。
但仔細辨明,其實她最早錄的是巴哈,另兩張是後來的作品。
Zasini小姐來自義大利,主要興趣在於巴洛克時代的音樂。
她用的琴是1761 年的Joseph Gagliano小提琴,
帶點沙啞,卻非常性感的聲音(對我來說)。
《留聲機》雜誌曾給予她這套巴哈相當高的評價。
關於這套曲目,如同前頭的《平均律》般,樂友手上都可能不止有一套。
但可能沒有這般性感的小提琴聲響。
節錄了四段,宅家不外出時,挺適合獨享。




這是Chiara Zanisi小姐先的另外兩張錄音,一樣在ARCANA發行。
以前的分享有提到過,但沒有製作試聽檔。
因片子沒帶在身邊,這次也沒做。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68
《The Lady from the Sea》,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
2020年的發行,訴說海洋的故事。
兩把琴的音色溫潤,有厚度,處處可見琴音細微的轉折。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48
Chiara Zanisi 2018年的錄音。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3, 15:00

2021/06/13 第25週
豆鼓紅燒鰻?


圖檔

晚安。
別猜錯,晚安曲不是這箱罐頭。
這是訂了10多天才到貨的罐頭,說明目前的寄貨物流很慢。
因為改變工作方式,大多時間在家裡剪音樂寫介紹,
為了讓自己也能動一動,
每天傍晚,就在社區裡爬坡走動,一個小時下來,也是一身汗。
走著走著,近一個月來,也就習慣了。(走的都是無人野外,沒有群聚風險)
晚安曲不是罐頭,但有些不喜大鍵琴聲音的樂友,
都說大鍵琴聲音像罐頭音效,或電子樂器聲。
今晚就聽聽看Justin Taylor的大鍵琴。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72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昨天介紹的鋼琴家Aaron Pilsan是1995年。
今天來的是1992年生的法裔美籍音樂家Justin Taylor。
(過兩天還有個1996年生的指揮家要來晚安曲⋯⋯)
他在巴黎音樂院主修鋼琴與大鍵琴。
他的大鍵琴老師,是在ZZT發行過唱片的Blandine Rannou。
封面是Justin Taylor站在皇宮建築的門邊,
已經夠高的Taylor站在雕飾繁複的門邊,
反映的是皇宮的壯闊與華麗,
而這也是宮廷派拉摩被當時的盧梭攻擊的所在。
這張唱稱為「拉摩一家子」,收錄了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
拉摩弟弟(Claude Rameau)、拉摩兒子(Jean-Francois Rameau)、
拉摩弟弟的兒子(Lazare Rameau),等四人的作品。
另外還有同時代Jean-Francois Tapray改編拉摩作品《Les Sauvages》,
這是個變奏曲(試聽二),在拉摩的芭蕾歌劇裡很常聽見。
此外,Taylor把德布西向拉摩致敬的曲子也演奏了。(試聽四)
 
Taylor的用的大鍵琴是大約1730年代的法國大鍵琴,
他說這琴可以發出很輕盈的聲音,也可以展現深邃的聲音。
而第18軌(試聽四),德布西1905年寫的〈向拉摩致敬〉,
用的鋼琴則是目前保存在巴黎音樂博物館、
1891年的艾哈鋼琴,音色相當溫暖。
Taylor目前也加入一個有名的樂團Le Consort,
這個樂團先前發行了《Royal Handel》(ALPHA 662),
會再找相關唱片一起介紹。
下面是Justin Taylor在ALPHA發行過的錄音,
還有他的老師Blandine Rannou在ZZT錄音。
Blandine Rannou也有一張拉摩,ZZT已絕版,但在ALPHA重發了。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247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399




圖檔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111002(5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巴哈 / 法國組曲全曲、英國組曲全曲、觸技曲/Blandine Rannou(大鍵琴)
法國女大鍵琴家Blandine Rannou是我們這輩成熟的演奏家。
Blandine Rannou(1966)的三個巴哈大鍵琴作品
錄製於35歲至39歲之間,微妙的時期。
瀟灑、大方又富有說服力,
大半法國女性演奏家都具有這樣的特徵,
而ZZT的演奏家似乎又多了那麼點都會風,物以類聚嗎?
大鍵琴是多數愛樂者較不感興趣的領域,
乍聽之下都很類似,其實不然,不同演奏家、不同的琴、
不同的錄音師⋯⋯
更關鍵的是,從未中斷的聽覺美感的開發。
古樂是現代人、是活在我們這輩的音樂,我們無法想像它的邊際。




圖檔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111001(2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Blandine Rannou(大鍵琴)



圖檔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297 / 9(3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拉摩 / 鍵盤作品/Therese Dussaut(鋼琴)
在新天新地的唱片中,SKARBO有費黑錄製的拉摩作品集。
那是以大鋼琴模擬大鍵琴。
另外,Lyrinx有位小女生也有一張清新的拉摩。
SOLSTICE這套拉摩鍵盤作品,卻是3CD的內容。
除了本就為大鍵琴寫作的曲子外,
鋼琴家Therese Dussaut還將14首大鍵琴、
長笛、小提琴的三重奏改編為鋼琴作品來演奏。
這些曲子的結構都非常簡單,
但透過和聲與音色變化,卻帶來相當豐富的聽感。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4, 15:00

2021/06/14 第25週
Close To You


晚安。
昨天,家裡幫88歲的長輩預約到了這批疫苗接種。
雖然不是自己,但有種close to you離疫苗近一點的感覺。
在這需要保持距離的時候,靠近的感覺比任何新聞說嘴都來得實在。
端午節,繼昨天的拉摩大鍵琴後,
今天來聽在凡爾賽宮錄音的拉摩芭蕾歌劇。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3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 試聽五 / 試聽六


這個美麗的封面,妖豔的色彩很吸引人。
但這不是印地安人,卻很像是巴西的森巴女郎。
這封面應該是指拉摩這齣芭蕾歌劇裡的〈秘魯印加〉,
也就是南美的風味。
這齣《Les Indes Galantes》,有翻譯成《多情的印地安人》
《優雅的印地安人》《雄偉的印第安》,甚至有叫《華麗的印度》。
但從內容來看,應該可以翻譯成印地安之愛或是異國戀曲等。
2019年疫情還沒到歐洲前,巴黎的巴士底歌劇院,
便曾以29名街頭舞者演出了巴洛克時代的現代版《印第安之愛》
最後的高潮就是〈Sauvages〉野人舞迴旋曲。
讓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致敬15分鐘。

拉摩的《印第安之愛》發表於1735年,
帶著當時法國殖民美洲大陸的背景,
還曾有過印地安酋長在法皇面前跳舞的故事。
歌劇原為三幕,分別為「仁慈的土耳其人」「波斯慶典」「秘魯印加」。
但拉摩在發表後,連續幾年都修改了版本,
並加入了描寫路易斯安那印地安人另一幕《Sauvages》(野蠻人)。
凡爾賽宮這個版,採用的是拉摩的最後版,
分為序幕、仁慈的土耳其人、秘魯印加、野蠻人。
詳細的情節,網路裡很多解說。
反倒是音樂相當好聽,不知劇情也能聽。
2006年描寫法國瑪麗皇后故事的電影《凡爾賽拜金女》,
就是大量使用拉摩這部歌劇的音樂
——雖然瑪麗皇后與這部歌劇的年代有點距離。

1733年歌劇《希波利特與愛麗絲》(Hippolyte et Aricie)首演後,
拉摩便被質疑法國音樂傳統在哪裡?
於是,他以宏偉壯觀的宮廷音樂《印第安之愛》來證明自己。
劇中有些音樂還會試圖模擬大海、火山等,高度戲劇性。
試聽檔有六段,來自兩張CD共94軌分段裡挑的。
試聽六即為名曲《野蠻人》(昨天的大鍵琴改編裡也有)。
這是年僅25歲的帥哥指揮Valentin Tournet,
與樂團La Chapelle Harmonique的另一次合作。
1996年出生的Valentin Tournet,5歲學拉中提琴,開始音樂旅程。
相繼在巴黎與布魯塞爾音樂院學習,
並接受古大提琴家Jordi Savall建議,改拉古大提琴。
所以他也是位古大提琴家。
後來,在巴黎歌劇院工作時,發現了指揮的樂趣,
便自組樂團、投身指揮,
試圖以較小規模的樂團來呈現巴洛克時代音樂。
他在凡爾賽宮出版的錄音裡,
還有一張相當精彩的巴哈聖誕清唱劇、聖母頌歌。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0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巴哈/聖誕清唱劇、聖母頌歌
巴哈有聖誕神劇,也有聖誕清唱劇,及與聖誕節相關的聖母頌歌。
清唱劇是相對較小型的作品,但這些都在歌頌耶穌的誕生。
這歌曲目的錄音不少,但這個在凡爾賽宮的錄音,
是小型的樂團(差不多合奏團規格)。
試聽一、二是《聖誕清唱劇》;試聽三、四是《聖母頌歌》。
這位超級年輕的指揮帶來一種活力與喜悅的信仰感受。
聽他的錄音,有種聽到了喜悅的感受。
 
box
 
文章: 2757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3 位訪客

cron